HIT社会学讲座——景天魁教授 《中国本有社会学》

       应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社会学系系主任郑中玉副教授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景天魁教授于2020年10月11日上午9点30分在腾讯会议上进行了线上讲座——《中国本有社会学》。
       在讲座的最开始,景天魁教授通过界定“根本”的概念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景教授指出——所谓“根”,指的是中国社会学起源的问题,讨论的是社会学是否只是“舶来品”的问题;所谓“本”,是指“本土”、“本品”,亦即中国本土是否有自己的社会学。
       景教授指出,最早开始思考“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社会学”这个问题的人是严复。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翻译为了《群学肄言》,将“sociology”译为了荀子的“群学”。他用荀子“群学”解释斯宾塞“社会学”,用“群学”命名(斯宾塞的)“社会学”,明确肯定了“古人之学与西学合”,明确肯定了可以用中国之学解释西方之学,明确肯定了中国古典社会学与西方社会学是可以会通的。之后的章太炎、梁启超、刘师培等人也都认为荀子是“社会学之巨擘”,其可“与欧西学者之分类正同”。
       接着,景教授向前来听讲座的各高校的老师和同学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内外未经讨论就认为中国没有社会学呢?”景天魁教授解释说,这是由于清末民初时期,大清帝国在军事和政治上溃败的同时,学术思想和文化自信更是迅速丧失,就连严复都顶不住压力,接受了从日本转口来的“社会学”译名。在那个情境下,没有人愿意再去探究严复群学(以及他译介的斯宾塞社会学)与荀子群学的内在关联。
       之后,通过对荀子“群学”概念和内容的解析以及国内外其他学者对荀子“群学”的理解,景天魁教授进一步论证了本次讲座的主题——中国本有社会学。
       在持续两个小时的讲座过程中,77岁高龄的景天魁教授始终保持清晰的逻辑和思维,由浅入深、条理清晰地向与会师生们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中国本有社会学”这个论点颠覆了很多参会的新一代年轻学者、同学对于中国社会学起源的认知。这将对之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起到深刻的影响。讲座尾声,景天魁教授也进一步提出了自己对年轻一代学者的期许——在“世界性的百家争鸣”中,中华民族建立“道义秩序”的历史经验,势必大放异彩。我们必须追溯历史、倚重历史。这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科学体系及其话语体系所应该具有的大视野、大气度、大胸怀。
       本次讲座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尹海洁教授主持,200余名来自全国高校的师生参与讲座、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