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品提供者:刘佳琦 毕业去向:哈尔滨就业
展品故事:
我有幸成为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中的一员,到云南宁蒗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支教这一年,除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还利用业余时间,走访了20余所乡村小学,募集资助钱物总计30余万元,开展多场科普讲座。在丽江市志愿服务交流会上,我们的工作受到团市委书记的表扬。这是临别之际,丽江市团市委给我们颁发的纪念牌,表示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展品提供者:李彬齐 毕业去向:深圳就业
展品故事:
这是大四毕业前支教团统一购买的。它记录了我们在四川一起奋斗的日子,在实验室科研的日子。看到它,我就会想起支教的日子,就像当初买杯子时的愿望,“青春无悔,情谊永存。”正所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此,我希望第十三届支教团的各位兄弟姐妹今后能够继续披荆斩棘,在各自的岗位上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展品提供者:王睿 毕业去向:合肥就业
展品故事:
2015年9至2016年7月,哈工大第13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队7名成员分别在云南省宁蒗县两所高中任教。为了纪念特殊的一年,我设计制作了这一款U盘,正面为7个成员的合影和logo,背面为泸沽湖。我们将U盘赠送给云南当地的老师和指导单位。小小的U盘凝聚了我们这一年难忘的记忆,凝聚了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展品提供者:马晨钰 毕业去向:本校读研
展品故事:
几番抉择,在大中小三种款式的瓶子中,我选择了大瓶。几度实验,我在头部加入了一个轻重刚好的垒球和废旧的纸片,片刻犹豫,后方添上四片纸板做的羽翼。在欢笑之中,我画涂鸦,剪彩纸,用胶带轻轻粘上。柳絮飞起,又是一年夏月,我们还没准备好,就迎来毕业。在岁月里,我们曾一起纠结、犹豫、苦恼、开心。愿回忆长存,未来可期。

展品提供者:匿名 毕业去向:湖北就业
展品故事:
在毕业实习的过程中,我途经一座因10年前汶川大地震而损坏的大桥,桥边有一个树桩。它并没有腐烂,而是形成了变质岩。它是如此顽强,宁可经受年复一年的困境折磨,砥砺前行,变质成岩,也不甘随流水冲刷,腐朽在历史的陈迹中。
希望仍在哈工大拼搏的同学们看到这块变质岩后,也能像它一般不甘腐朽,日积月累,变质成岩。

展品提供者:A01-335寝室全体成员 毕业去向:天南海北
展品故事:
我们这一届的毕业生大多参加过金工实习,这段时光也曾给我们每个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这些杯子、锤子是我们寝室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根根铁棍在我们的打磨下变成了现在的模样。这些小物件见证了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成长的过程。如同这些杯子、锤子一样,我们在大学期间也不断得到磨练,不断成长,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展品提供者:王月 毕业去向:本校读研
展品故事:
大三生产实习参观水资源工程实验中心,在轮流操作分光光度计的环节,擦瓶子时因手滑将它打碎了,只留下了瓶盖。不等我反应过来,热心的同学们已经将玻璃碎片打扫干净,还不停地安慰我,而老师的宽容,让我更加愧疚。参观时不该打扰实验室的正常工作,而我却给大家带来了麻烦。今后我会小心谨慎,珍惜每一个样品瓶、每一件实验用品。

展品提供者:代璐璐 毕业去向:郑州就业
展品故事:
尽管早已料想到秋招大军必将浩浩荡荡,可真正到来时还是有些“防不胜防”。这些物品贯穿了我整个秋招,见证了我“波澜壮阔”的情绪变化与不断成长。
感谢努力最终有了回报,去了我最想去的企业。
有泪、有笑、有成长、更有感恩。
谨以这些物品纪念我的秋招,感谢给予我力量的博物馆的你们!

展品提供者:冯彤瑶 毕业去向:徐州就业
展品故事:
2017年8月末,宿舍四小只用一元钱从娃娃机上缴获的战利品“Offer小姐”。之所以叫Offer小姐是因为四小只要开始找工作了,我们把她挂在宿舍门口,希望Offer快点来到。也许是Offer小姐的眷顾,两个月后四小只顺利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展品提供者:任益民 毕业去向:本校读研
展品故事:
507咖啡店位于二校区图书馆507号房间内。
507的店主是一位学姐,她给工科氛围浓厚的学校带来了一缕咖啡的味道。2015年初,我加入了507咖啡店。507引进新的咖啡款式、茶饮等,咖啡店也不断加入新的店员。我们在店中挂起了“507 coffee”的木质牌匾,在照片墙的前面架起了投影设备,每周五晚上进行电影放映活动。
随着二校区图书馆的改造,507安静的消失了。

展品提供者:迟婉秋 毕业去向:杭州就业
展品故事:
口红是妹子的最爱之一。这不仅是一支口红,还是我人生第一桶金的纪念。因为工作时间短,我选择在学校附近的饭馆当小时工,每小时10元工资。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我得到了这只口红。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独立自强,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积累人生财富。当然,我的路还很长,需要做的还很多。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会永远记住这段“端盘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