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远东联邦大学极地冬令营总结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国际合作部和中俄极地工程研究中心给我提供本次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本次俄罗斯之行,是我第一次出国,所以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29日凌晨我跟导师李亮老师在哈尔滨启程,在当地时间五点左右到达海参崴机场,随后我们直接奔赴学校参加开幕典礼。因为一晚上没睡觉就去参加开幕典礼并且上课,还是非常疲惫的,当天上午和下午各上了一节课,然后由负责人带领我们去参观学校,当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学校非常整洁!整个学校的街道都看不见一点垃圾,在各个地方都能看见保洁人员在清理街道。而且他们的建筑都很有风格,可能是因为在岛上的缘故,学校的建筑基础都是倾斜的,应该是为了适应地形才这么做的,而在国内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大部分应该都会将土质基础做平,然后再进行上部建筑。也许是我没有去过太多地方,但是在国内我是没有见过倾斜地基的。而且他们学校的夜晚是非常漂亮的,虽然我去的时候是在冬天,海水结冰,草木枯萎,但是在夜晚的时候还是能看出该校的特色。整个学校非常明亮,几乎没有黑暗的死角,远远望去前方就是一片灯海。

另外,在俄罗斯的这两周时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语言交流的障碍了。因为在俄罗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英语,所以很多时候非常的不方便。而且我更认识到了自己在英语方面的不足,很多时候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当然这其中不排除俄罗斯人说英语时的口音问题,但更多是自己在英语方面的欠缺,所以从俄罗斯回来之后我就一直在练习英语。背单词、练听力、练口语这些项目是每天都不能少的,希望下次有机会出去的时候不会再有这种语言障碍了。

另外在俄罗斯最不适应的应该就是饮食了,他们的饮食以甜食为主,几乎所有的食物都是会跟甜口搭配,以至于开始的两天我根本适应不了,整天嗓子都好像有东西堵着一样。不过我这个人的适应能力一直不错,经过大概四天左右的时间我已经基本适应了当地的饮食。

下面主要谈一谈我在冬令营所感所知所获。因为冬令营的成员都来自于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只有我一个中国人,所以很多时候我有问题的时候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也没有人可以商量。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我的社交能力,在与国际友人交流的时候,我们都会尽量用一些肢体语言或者其他可以帮助对方理解的方式进行交流,这个时候就会明白其实语言最重要的功能还是交流,而不是为了考试。一共十四天的时间,四天上课,四天做实验,两天做实验处理,一天做汇报总结,剩下三天有一天休息和两天的往返程。在上课时,各位不同的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冰的类型、冰的运动、冰的力学性能(单轴、多轴压缩,蠕变,强度,屈服等)、北极条件下混凝土的耐久性等等。听完课之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在我的思维里冰不再是不动的,它好像是有生命的,是有智慧和思维的。平时我所见的冰都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而且人们看见冰都好像看见瘟神一样躲着它走。但是听完这些课,它们在我的思维里已经具有了生命。

另外四天的实验,我们都是在海上进行的(结冰的海上)。我们测量过海冰的厚度,达到了55cm厚,所以在上面还是很安全的,但是该校还是一直准备着救援人员随时待命,而且在风力达到8级的时候直接取消了户外实验,可以说对我们非常负责了。一直听说俄罗斯是战斗民族,多么的彪悍勇猛,但是通过这些小事,发现他们彪悍勇猛的后面也有一颗细致的心,这让我对他们有了一定的改观。我们做的实验分别是冰的不均匀性实验,冰的强度、温度、重度实验,用冰模拟悬臂梁的实验(这个实验未完成)。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只要没有危险性的实验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完成,极大地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只是把问题交代下去,然后告诉我们怎么做,其他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解决,这也很考验我们组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经过这些实验,我们不单单掌握了实验技能,我们组员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最后一点就是在俄罗斯认识了一些很友好的朋友,我们经常进行交流,他们给我讲关于该校的历史,关于俄罗斯的一些风土人情,而我会讲述关于中国的饮食,文化和旅游胜地等,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倾力相助,是他们的存在让我一个人在异国他乡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也是他们让我对下一次的俄罗斯之旅充满了期待 

 

 

 

 

 

 

 

 

 

孟祥斌 17S133183

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