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明眸——伊尔库茨克交流总结

2019年9月13日,我与本校三位同学抵达伊尔库茨克,参加2019阿斯图相聚伊尔库茨克活动暨首届阿斯图绿色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俄两国20多个理工科院校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及青年硕博生参与了本次研讨会,就绿色能源、废物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展开讨论。

初到伊尔库茨克,我们变感受到了伊尔库茨克国立理工大学对我们的欢迎,这个城市对中国人的友好,这个国家与一衣带水的兄弟国家的情谊。汽车穿梭在古朴而不失繁华的城市中,路边既有装修豪华的现代楼房,也有俄式特色经典木屋,我们仿佛能够在这个城市找到历史留下的痕迹。迎面经过一辆辆或线条分明,或方方正正,或漆层斑驳的轿车,让我们意识到,时间似乎以这样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正在流动着。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高纬度让伊尔库茨克的秋天比哈尔滨来的更早。贝加尔湖的小女儿——美丽的安加拉河从伊尔库茨克市内蜿蜒流过,清澈甘甜的河水哺育了无数的伊尔库茨克人,也造就了当地多元和谐的生态美景。河边浅滩的草丛与白桦林被秋霜染成黄色,野鸭子在河中自由嬉戏,在夕阳的映称下,颇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9月16日清晨,在伊尔库茨克国立理工大学的主楼大厅里,盛大的俄罗斯民族舞蹈欢迎仪式让我们感觉到承办方对此次研讨会的重视。载歌载舞的俄罗斯帅哥和姑娘们为我们准备了最高的欢迎礼节——面包蘸盐。今年恰逢中俄两国建交70周年,伊尔库茨克州长,伊尔库茨克国立理工大学校长和我校校长助理范峰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为研讨会的召开,拉开序幕。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与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中俄两国学者分别就未来能源、废物处理与利用献计献策。太阳能合成气,微生物电化学系统水处理工艺,矿产企业废物利用以及用于电化学设备的硅烯材料等成为本次论坛大会报告的重点议题,报告内容立足当前,布局未来,引起与会学者强烈共鸣。

大会报告之后,两国学者在三个分论坛就废物处理与能源回收,绿色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等展开了讨论。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地理信息保障分论坛中,我所作的化石燃料充分利用的报告立足中俄两国均为化石燃料消耗大国的基础,介绍了现阶段我的研究工作,得到分论坛主席的认可,同时也指出了工作中的不足,为后续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指点。

论坛之后,大家自由交流、共同探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位教授介绍的激光探测方面的议题,引发广泛关注,尤其是与激光探测天然气浓度方面的应用,对俄罗斯天然气开采与利用方面,极具前景。庞大的人口红利和较低的制造成本则使得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而自由融洽的交流平台为实现合作共赢提供了基础。

作为东西伯利亚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高校,伊尔库茨克国立理工大学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令人向往。在高性能机械加工、成形及机械零件固化技术研究实验室中,先进的数控机床既用作机械加工,又用于本、硕、博的教学。实验室负责人介绍,该校任何一位工科生,均需要到该中心进行实习,这也是俄罗斯学生动手能力极强的重要原因。热能源与热能技术微缩模拟实验中心则展示了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供暖和调节室内温度的一体化模型。对于阳光较为充足的地区,该方案不仅可以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甚至还可以通过连接电网向外供电。双体船机器人实验室中展示了一系列用于水下地形探测、生态环境检测的双体船机器人,并且该机器人已经在贝加尔湖中得到应用。该校科研人员专注问题本身,不断深入发掘,乐于探索更深层次的内容。

在贝加尔湖的生态环境考察中,中俄两国学者表达了合作意向。如通过检测游客的轨迹和集中程度研究贝加尔湖地区生态变化和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或者深度学习的方式对未来当地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预测。数字科技与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两国学者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

会议期间,大家充分发扬工大精神,团结协作,乐于奉献,言行举止得体大方。短暂的伊尔库茨克之旅紧张、充实又充满欢笑。满载行囊而去,满载想法而归。此番交流,开阔了视野,也打开了思路。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东方大国与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碰撞出了更多火花。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两个国家的学者能有更多的交流,也希望能有机会参加更多阿斯图框架下的学术活动。

实验室参观

哈工大小分队在伊尔库茨克国立理工大学主楼前

贝加尔湖生态系统考察

韩之雄 18B302006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