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同学:
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服务目标,现组织学生参加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简称“4C”)赛事活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榜单赛事之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报名与组织工作由建筑与设计学院承担,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 参赛对象与指导教师
参赛对象是我校所有专业的、本届赛程期间在籍的本科生。参赛作品的指导教师应是在我校担任本科生教学任务的教师(含退休返聘教师)。每个参赛队(每件作品作者)由校内的2-5名本科生组成,每队的指导老师不多于2名;每位作者在校级赛中每个大类中提交作品不能超过2件,国家级赛中每个大类中只能提交1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每队到国赛决赛现场参与答辩的作者不少于(含)2人,具体要求详见4C官网参赛说明。大赛以校级赛、省级赛、国家级赛三级赛形式开展,学校将根据限额择优推荐团队作品参加省级赛,国赛只接受省级赛上推的本科生的参赛作品。
- 参赛作品类别
2025年分设11个大类,分别是:(1)软件应用与开发;(2)微课与AI辅助教学;(3)物联网应用;(4)大数据应用;(5)人工智能应用;(6)信息可视化设计;(7)数媒静态设计;(8)数媒动漫与短片;(9)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10)计算机音乐创作;(11)国际生“汉学”。其中,(7)、(8)、(9)三个大类,统称为数媒类。具体作品内容分类说明详见大赛官网。因省级赛类别暂未公布,可参照2024年省赛类别准备。
- 大赛作品要求
1.大赛专业组要求。数媒各大类、计算机音乐创作类参赛作品参赛时,按普通组与专业组分别进行,具体作品分组详见官网大赛竞赛规程说明。
2.大赛作品主题要求。
2025年大赛数媒类与计算机音乐创作类作品的主题:“中国古代物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之五”,内容仅限于我国历史上(1911年以前)物理相关成就;国际生类的主题:“汉学”,内容仅限于中国古代文化(1911年以前)相关成就;信息可视化设计类的主题:“中华自然科学及其它优秀文化瑰宝”,内容仅限于我国历史上(1911年以前)相关成就。主题限定与说明详见官网大赛竞赛规程说明。
3.每件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在本届大赛期间(2024.7.1—2025.6.30)完成的原创作品,与2024.7.1之前校外展出或获奖作品雷同的作者的前期作品,不得重复参赛。参赛作品不得在本大赛的11个大类间一稿多投。参赛作品的版权必须属于参赛作者,不得侵权;凡已经转让知识产权或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作品,均不得参赛。参赛作品的数据应来源合规、信息处理恰当,不得引用涉密数据,不得侵犯个人隐私等。
参赛作品中地图的使用需遵循我国法律法规,尊重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地图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向社会公开的地图,应当报送有审核权的测绘地图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但是,景区图、街区图、地铁线路图等内容简单的地图除外。”参赛作者在作品提交的所有材料中,凡是包含涉及国界、边界、历史疆界、行政区域界线或者范围的地图,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颁布的《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要求,并在地图出现之处明确注明审图号和地图来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网站、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https://www.tianditu.gov.cn/)、标准地图服务(http://bzdt.ch.mnr.gov.cn/)网站),严禁使用未经过审核、私自篡改、来源不明的地图(景区图、街区图、地铁线路图等内容简单的地图除外)。
其他参赛要求详见4C官网相关说明并严格执行。
- 报名时间和方式
即日起至2025年4月中下旬(待省赛发布正式赛事通知后,确定具体截止时间及校赛时间,请随时关注赛事通知),请在规定时间内,参赛人员在4C官网系统提交参赛作品及相关所需资料。学生报名提交后,将由校组委会组织评选校赛优秀作品参加省赛,具体事宜将在报名后另行通知。
大赛国赛共组合为5个决赛区,即上海赛区、南京南赛区、济南赛区、杭州赛区、南京东赛区,其作品类别、分管单位、承办单位和时间安排详见大赛官网。
- 其他事项
1.有关参赛事项的要求和补充信息,请及时关注4C大赛官网:https://jsjds.blcu.edu.cn。
2.参赛人员可加入QQ群:650160605。
3.联系人:司老师(手机:13199523610),李老师(13766873589),邢老师(18545138899)。如有其他未尽事宜请及时沟通。
建筑与设计学院
2025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