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促进团】环境学院“锦绣年华”实践队开展“非遗+乡村振兴新模式研究”社会实践

(梅竣乔/文 李瑞玲/图)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路径,1月7日至2月19日,“锦绣年华”实践队开展了“京绣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绣的传承地河北省保定市为主阵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全面关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及建设规划,从经济、民生、就业、文化等角度,为乡村振兴战略下构建新农村提供模式参考。团队累计走访保定市博物馆、定兴京绣研究院等3家单位,深入了解京绣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转化路径,结合传承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探索出了一种“居家创收+绣品智创+非遗传承”的新型农村发展模式。

同时,为引导社会关注非遗传承、家乡建设、农村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在传统问卷调研、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团队设计了一系列有品牌特色的活动与成果,最大限度实现实践的社会价值。

开展“色彩中的故乡”主题设计活动。以色彩色系为纽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京绣中的特色图案与保定地区风景名胜、乡村美景紧密结合,形成广泛的社会宣传效果。团队共设计色彩案例5套,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对家乡文化的多维度探求。

实践队通过团队自创和征集的方式,开展“我为家乡微代言”活动。立足河北保定,以多点散发式格局,形成发现家乡特色,关注家乡发展,宣传家乡风采的广泛社会效益。共形成“我为家乡微代言”微视频5部,代言内容包括“河北省保定市狼牙山红色革命文化”“保定市历史文物古迹—莲池书院”“定州窑白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西陵”等。

彩帛绘就千重锦,一方乡土绣星河。乡村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当今时代的社会热点话题。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广阔天地中了解国情社情,牢记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特长,努力探索乡村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新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