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研知行】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红色之旅”社会实践走进湖南(五)

8月3日,实践团成员专程到桑植县贺龙元帅故居和纪念馆以及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进行参观学习。到达桑植县之后实践团成员首先祭拜了桑植县烈士陵园,凭吊了长眠在此的革命烈士们,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八十年前的硝烟已经远去,奋斗、拼搏、流血、牺牲、奉献,红色的记忆已深深地根植于这片土地,红军的精神似青山长在,如绿水长流。如果说长征是一部纵横两万五千里的史诗,桑植就是这部史诗里最浓墨重彩的篇章之一。  

 

离开烈士陵园,实践团一行怀着对贺龙元帅的敬佩之情来到元帅的故居。贺龙元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在贺龙元帅故居的铜像前,大家深深鞠躬以表达对元帅的敬仰和尊重。

 

随后,实践团一行来到了贺龙元帅纪念馆,进一步学习贺龙元帅的革命史,表达对元帅的追思和怀念。纪念馆三面环水,玉泉河、天在溪、鱼鳞溪绕馆而过。平面图近似一把巨型菜刀,隐寓贺龙元帅当年两把菜刀革命。大门上的墨色大理石匾额上,几个烫金大字——“贺龙纪念馆”格外醒目。馆内共展出贺龙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337幅,文物文献138件。在纪念馆内,通过图片、视频、文物等详细了解了贺龙元帅为党为人民奋斗终身的丰功伟绩,元帅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战争年代,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善战,历尽艰险,百折不挠;和平时期,为社会主义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大公无私,刚直不阿,言行一致,光明磊落,他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品德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下午,实践团来到了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是红军长征中唯一没有损失的部队,下辖第二军团、第六军团、第32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1934年8月,任弼时、萧克同志奉命率领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同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第二、六军团突破敌军的包围开始长征,于1936年6月到达西康甘孜同第四方面军会合。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此次红色之旅,同学们感触颇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有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才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82年前的长征是这样,82年后的今天也是这样。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