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报告:澳门大学邢贵川、汤孕欣,香港城市大学曾志远学术报告通知

时间 2019年07月01日 09:00 - 11:00
地点 明德楼C1115
网址

澳门大学邢贵川、汤孕欣香港城市大学曾志远学术报告通知

  应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齐殿鹏教授邀请,香港城市大学曾志远助理教授、澳门大学邢贵川助理教授澳门大学汤孕欣助理教授71日来我校进行访问,举办学术报告会,欢迎全校感兴趣师生参加。

 

  报告1:基于锂插层技术的材料制备、功能化应用及其机理研究

  报 人:曾志远

  时  间:2019-07-01(星期)上午09:00-11:00

  地  点:明德楼C1115

 

  报告摘要

  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TMDC)是层状纳米材料,其超薄组装结构诱发出许多奇特性质;其制备与应用已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门方向之一。TMDC的常规制备方法产率低、耗时长、质量差、适用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发明一种新的,通用的锂离子电池放电插锂加超声振荡的方法来量产制备单层纳米片状材料如MoS2, WS2, TiS2, TaS2, ZrS2,石墨烯,同时也能制备多层片状材料如BN, NbSe2, WSe2, Sb2Se3  Bi2Te3与传统化学法插锂相比,电化学插锂具有产率高,制备时间短,室温反应等优点;并且能够通过锂离子电池放电曲线对反应进行实时监测,以便精确控制插层锂离子的数量,避免插层复合物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发二硫化钼-铂复合纳米材料应用于产氢催化研究。机理研究方面,因为锂离子电池是封闭体系,我们对锂离子电池内部的锂枝晶问题、正极热稳定性问题等产生的机理缺乏强有力的研究工具,因此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原位液体电镜技术为我们研究锂离子电池内部这些问题的产生机理打开了一扇窗口,我们自主开发了基于透射电镜技术的电化学液体池和液体样品杆,利用原位液体透射电镜技术实时观察到了锂离子电池在商业化的液相锂离子电解液LiPF6/EC/DC中电极表面所发生的电化学反应,首次实时观察到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的生成,锂枝晶的生长和溶解,电解液在电极表面的分解等的动态过程。

 

  报告人简介:

   曾志远,男,2006年,2008年和2013年分别在中南大学,浙江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获得材料学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导师张华教授。博士毕业即到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2013-2017),合作导师Haimei Zheng科学家。博后出站进入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和显示设备供应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硅谷总部,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2017-2019),从事半导体的等离子体刻蚀工艺研发。2019年加入香港城市大学材料学院。报告人共发表SCI论文54篇(34IF>9.5),他引9164次,单篇引用100次以上论文23篇,15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Web of Science),H因子37。其中第一/通讯作者18篇(12IF>9.5),第一作者单篇SCI最高他引943次。包括Nat. Commun. 1篇、Angew. Chem. Int. Ed. 3篇、Nano Lett. 2篇、Adv. Mater. 1篇、Energ. Environ. Sci. 1篇、Acc. Chem. Res. 1篇、Small 3篇等。电化学锂离子插层技术和原位液体透射电镜技术被ScienceNat. Mater.Nat. Nanotechnol.等学术媒体报道,获得了包括美国IBM公司、日本丰田公司、韩国三星公司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关注和联系。研究工作被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国家实验室等报道。获2012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曾任美国电化学协会旧金山分会秘书长(2014-2015),2018年被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评为“2018高被引科学家

 

  报告2:锂离子电池电极电化学反应的原位过程研究

  报 人:汤育欣

  时  间:2019-07-01(星期一)上午09:00-11:00

  地  点:明德楼C1115

 

  报告摘要:

    电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对电池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正是电极材料的发展引领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1]。虽然电极材料展现了优异的倍率性能,但是其容量贡献组成尚不清楚。传统循环伏安法虽然可以量化出体相扩散控制型和表面电容型容量,但无法量化出法拉第反应和非法拉第反应对后者的贡献。针对这一难题,通过自主搭建了原位电化学反应电池,利用同步辐射技术对不同倍率下脱/嵌锂过程特定元素的 X 射线吸收光谱(XAS)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得到元素价态变化的实时信息,进而得出法拉第反应和非法拉第反应在不同倍率下的容量组成;结合循环伏安法, 解决了量化“表面电容型容量贡献中的法拉第反应和非法拉第反应容量”这一难题[2]

[1] Y Tang, X Chen, et al, Chem. Soc. Rev., 2015, 44, 5926.

[2] Y Tang, X Chen, et al, Adv. Mater., 2018, 30, 1802200.

 

  报告人简介:

    汤育欣,澳门大学应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所助理教授,于2006年和2009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取得应用化学学士和材料学硕士学位,并于2013年获南洋理工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博士学位,2013-2018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功能结构材料在能源转化与储存方面的应用,在材料化学领域的专业期刊(Chem. Soc. Rev., 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等发表学术文章80余篇,引用超过5000次,H index = 41,授权美国专利和新加坡专利各1项,美国专利申请5项(其中3项专利转让)。他于2012年与2013年获得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以及“世界未来基金会”优秀博士论文奖,2017年入选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新兴研究学者 。

 

  报告3:钙钛矿材料的超快光谱研究

  报 人:邢贵川

  时  间:2019-07-01(星期)上午09:00-11:00

  地  点:明德楼C1115

 

  报告摘要

    近年来研究发现低温溶液法制备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具有强的可见光吸收、长程平衡的载流子扩散传输、低的缺陷态浓度、高载流子迁移率、直接带隙且带隙大范围可调、高效快速光生激子解离及其随后相对较慢的自由电子-空穴双分子复合等优异光电子性能,所以基于该类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微纳激光器及发光二极管都发展非常迅速。但由于这类钙钛矿晶体结构普遍不够稳定,使其光电子器件的实用化遇到很大挑战。且不同的光电子应用对钙钛矿中的载流子动力学需求也不尽相同。本报告着重阐述基于超快光谱载流子动力学机理探测,如何通过调制钙钛矿的维度来增强钙钛矿的稳定性及进一步提高其光-电、电-光转换性能。

 

  报告人简介:

    邢贵川博士于 2003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于2011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2009-2016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8月加入澳门大学。主要从事低维纳米材料与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非线性光学与超快光谱学研究。旨在探索材料本身及其在器件中的光电子应用工作机理、并反馈指导材料的设计与器件的结构优化,从而实现高性能光电子器件。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杂志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SCI引用9700余次。

点击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