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工作坊第二、三次讲座举办

外国语学院国际语言中心(筹建)的孟勐、黄芙蓉、赵毓琴、杨莉萍、赵嘉影、常青、顾晓乐老师成立的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工作坊近日在能源学院动力楼529会议室进行了第二、三次讲座。常青老师于531日带来的主题为“Discussion撰写结构的讲座报告,孟勐老师于614日带来的主题为行文撰写要点的讲座报告。继顾晓乐老师关于“Introduction撰写模式与逻辑结构的首次讲座之后,常青老师与孟勐老师进一步对英文论文其他部分的撰写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思想及关键要素。

常青老师在讲座中借助实例提到了多种地道的Discussion撰写模式与表述方式,如名词化表达、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用法、研究结果与结论间的衔接连词等。讲座之后,参加的博士研究生同学结合常老师的讲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总结。其中,王丽杰博士提到通过常老师对 Discussion 的结构的介绍,对 Discussion 的写法有了新的认识。不同于 Introduction 由面到点的模式, Discussion 更像是由点到面的延展。一般包含 Statement of the important findingsExplanation of the findings, Evaluation of the important / implication of the results and Limitation/ problems existed。赵博骏博士提到常老师报告中令其印象最深的是动词名词化撰写的重要性。一篇论文中名词化用法的数量直接反应了作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如“analyze→give an analysis ”“ rectify this fault→rectification of this fault ”“disappear→the disappearance of”等,可以提高语句信息密度,并使句子更为流畅,地道。

孟勐老师在讲座之初首先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考察了同学们目前的英文撰写能力,进而对调查问卷中提到的写作思想进行了逐条的解读。孟老师从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角度来认识写作,指出了一段好的论述至少要做到reader-friendly,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引导读者理解我们研究的内容。此外,对于写作中如何实现reader-friendly,孟老师和黄芙蓉老师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技术指导,如行为推进可采用行deduction induction 两种形式,要学会利用主题词的演进来推进行为逻辑等。报告结束之后,魏思雨博士在孟老师的讲座之后提到写作的高级境界是与自己对话,与读者对话,要实现这一目标,写作从读文章的时候就要开始,即要随时对阅读后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和综述,将文献中好的表达方式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苏彦麟博士对孟老师提到的写作三层次进行了总结:(1)说事,只起到信息传递的功能;(2)有条理地为读者解释某件事,逻辑清晰,注重联系;(3)情绪感染,在传递事件信息的同时还给出了自己的主观判断,希望进而能影响读者对事件的态度。正如孟老师所说的,写英文文章的真正状态应该是自由表达,进而引发与读者的共鸣,而不能停留在只关心语法、逻辑是否有误的层级。

在孟老师的讲座之后,能源洁净转化过程研究组高继慧老师与各位外国语学院指导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对未来的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高老师提到:这种一对一的指导与培训,对于正在开展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的同学至关重要,各位老师讲座中的逻辑格局及行文要素无论对于英文撰写、还是中文撰写都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此外,这种形式的交流能够实现学生和老师间的高效沟通,外语学院老师在深入了解论文的学术思想后能够对论文进行更具深度的修改,学生同时能够更为准确、地道的表达学术思想。未来,这种模式的指导和交流将通过研究组的英文文献赏析及向外国语学院老师提供丰富的语料等形式得到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