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哈工“大”事件

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老牌名校,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沧桑,在进步中践行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哈工大精神。2018年是哈工大成立以来的第98年,正是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百年强校的重要时期。哈工大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百年历史中焚膏继晷、精益求精的学者,离不开百年历史中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教职工,离不开百年历史中孜孜不倦、勤学苦练的莘莘学子。他们的故事,就是哈工大的故事;他们的精神,就是哈工大的精神。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哈工大历史,更深刻地体会哈工大精神,本小组决定在夏季学期进行“哈工大的老故事”社会实践活动。

    在正式开展采访工作之前,本小组先进行了一定的前期准备。拟定项目新闻主题,确定了采访对象与采访方式,联系了相关的采访对象,规划出采访时间,避免了时间上的冲突,确保项目能够如期顺利进行。7月5日6日,本小组在二校区开展了采访工作。7月7日至11日,进行了一校区的走访。经过采访稿的整理和筛选,我们决定写出最有代表性的两件老故事,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最终成果。

马祖光院士与“激光精神”

    二校区基础学部,辅导员办公室里,我们采访到了材料学院的辅导员马慧文老师。马老师决定给我们讲一讲她所知道的马祖光院士的事迹。

    马老师告诉我们,焊接专业中有激光焊这种焊接方法,需要用到激光,而激光的最大特点是方向性好,能量集中,颜色纯正。马祖光院士用他的毕生实践,将他的激光研究事业和激光的这种特性演绎成了一种熠熠生辉的“激光精神”。

    马祖光院士在学术工作上精益求精。他在德国学习后归国,不是带回家电产品,而是带回40公斤重的科研记录纸、笔记本和仪器零件。50多年的科研教学生涯中,他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工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了全国一流的激光技术专业。建成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就在他去世前的日子里,他还组织研究学科发展规划,修订教学计划,主持学科论证,参加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论文答辩,介绍国际激光物理与激光技术的前沿方向,日程排得满满的。马祖光院士就像激光一样,把生命的能量集中在一个方向上,集中在光学科研教育事业上。

    除了学术上的坚韧品质之外,马老师还告诉我们,其实马祖光院士在生活中还是一个好丈夫。马祖光先生的夫人孙悦贞教授是与马祖光院士一同到哈工大学习和工作的。马祖光院士作为一个成功的科学家与妻子心心相印、相濡以沫了半个世纪。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院士平凡生活中的人情味。

哈工大的树下老人

    一校区材料楼,我们刚好遇见了材料学院的兼职辅导员吴世博。学长向我们讲述了诚意楼门前树下老人的故事。

    树下老人是谁呢?哈工大人都知道他是工大四大传奇老人之一。试想一下,有一天你走在工大的校园里,突然发现街边坐着一位奇怪的老人。他已是风烛残年,衣衫陈旧,远远望去如同一个乞丐。然而他用他颤抖的双手递给你的,并不是一个里面躺着些许零钱的搪瓷碗,而是一个被透明塑料夹小心包裹的复印纸,正面是历年考研真题目录,而背面是他的家庭住址;在他的轮椅上,放着一个破旧的背包,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整整齐齐的考研真题的时候,这一切会给你怎样的心灵震撼?而对于这位老人来说,这样的相遇不过是他十年守望生涯中一件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事情。与工大考研同学们坚守了十年的约定,于是成为了一段传奇。

    树下老人的真实身份,是能源学院的退休教师刘震北老师。刘老师是哈工大机械系毕业的,后来在能源学院任教。1999年底退休后,他就开始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帮助学生考研复习中去。

    经过多年积累,刘老师几乎把哈工大64个考研专业历年的考研大纲和考研真题都搜集齐了。因为常年和考研的学生在一起, 每年考完试的学生都会把资料送给他,然后他再回去整理,免费送给其他有需要的同学。因为不会上网,下载网上考研资料的事都是他拜托过去的同事或学生代劳。吴学长说,据说2007年的复习大纲,刘老师从12月份就开始打电话到招生办,打得人家都烦了,刘老师说,这些事很小很琐碎,但总得有人去做。

    2013年12月11日4时40分,刘震北老师因医治无效于哈尔滨逝世,享年76岁。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能够在学习生活之余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和阅历,帮助我们走出课堂,走出寝室,亲自动手探索世界,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更让我们了解到哈工大的许多奇闻逸事。其中一些精彩故事,虽然我们没有体现在纸面上,但是的确增进了我们对哈工大的认识,我们感到受益匪浅。小组活动的形式,也增进了我们彼此间的友谊,这段经历将成为一段无法磨灭的青春回忆。

    不论是治学严谨、重情重义的马祖光院士,还是推己及人、无私奉献的树下老人,都只是哈工大历史中无数件故事中的一小部分。屹立于北国的哈工大,有太多的故事等待学生们去发掘。我们就像大海边捡拾贝壳的孩子,仅仅找到了几个沙滩上的海螺,却能从海螺中窥见大海的雄伟壮阔,窥见哈工大精神的深刻和丰富。

    今天的哈工大,依然还有不计其数的学者、职工、学子们在为哈工大的发展建设挥洒青春,贡献力量。哈工大能够为我们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和舒适的学习环境,都是一代代的哈工大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们之所以觉得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默默为我们负重前行。今后的学习生活里,我们也会遵循着哈工大精神,践行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今天的我们为哈工大自豪,明天的哈工大会以我们为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