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环境学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团对受援地学生进行家访

2018726日和27日下午,在完成了一天的教育教学任务后,支教团成员深入到学生家中,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调研共和村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进展,了解当地人居环境整治效果。

伴随着濛濛细雨,志愿者们先后走访了8个学生家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共和村地处大瑶山腹地,地势险要,农田稀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林区木材以及土特产销售等。当地的教育质量不是很高,教育也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多数孩子在读完小学或初中后就辍学在家,部分学生会选择继续读书或者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解放后全村考入大学的人数更是屈指可数。此外,部分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对教育的不重视也成了制约教育水平进步的因素。

调研期间,志愿者也看到了党和政府对精准扶贫的投入:共和村第一书记黄国整、工作队员黄林坤、陈业斌每日奔波于各个贫困户之间,了解贫困户情况,为他们脱贫致富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此外,自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共和村18个自然屯的道路基本上都已得到硬化,交通不便这一脱贫致富路上的“拦路虎”已经被基本消除。同时,政府还因地制宜实施了异地搬迁工程,不断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在受援地学生家中,志愿者们与当地居民面对面座谈,了解到了共和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在住房方面,受访居民房屋近十年来基本都翻修过一遍,剩余部分村民住房正在建设中,每个贫困户都得到了政府五到十五万元不等的资金补贴,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饮用水方面,大部分居民家中都铺设了自来水管道,只有少数几户居民仍然饮用井水。共和村所处的大瑶山环境质量高,受污染程度低,无论自来水还是井水水质都很高,可以直接饮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有居民家中都有厕所,多数居民家中为水冲厕所,并配有化粪池,少数居民仍然使用旱厕。同时志愿者发现共和村发现村内缺乏文化广场、微型图书馆等文化娱乐设施,村民文化生活较为单一。交通方面,道路已经基本硬化完毕,村民去往县城就医上学、购物经商变得越来越容易。多数居民家中都有摩托车、小客车等交通工具,村子与县城之间缺少公共交通工具,每天仅有1班去往县城的班车路过,对于没有机动车辆的家庭,出行仍然存在问题。

此次家访活动,让实践团成员深入贫困地区孩子家中,搜集了第一手资料,使得实践队员对于共和村的基本情况和村民生产生活情况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对同学们深度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提供了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