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对话机电人】第60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李天龙老师

前言:李天龙,2006年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习,2017年取得机械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博士期间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联合培养两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老师作为新一代哈工大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精益求精,主攻当今前沿技术微纳米机器人领域,凭借研究成果屡屡获奖。在教育教学方面,李老师同样拿出十二分的精力关注同学们的成长,“十佳优秀班主任”的称号便是对老师莫大的肯定。3月29日下午,1708002班的全体同学连线采访了李天龙老师,通过老师的讲述,同学们了解到了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也收获了许多关于现阶段发展的宝贵建议。本文根据李老师的口述内容整理而成。

潜心研习,攻坚克难

李天龙老师从事医用微纳机器人方向的研究,在他进入张广玉老师的课题组时,微纳机器人是一个刚刚兴起的全新研究方向。在当前的医疗技术中,口服和注射两种药物摄入方式最为广泛,而患处通过这两种方式使的药物吸收率最高只能达到0.7%,其余的大部分药物都循环在身体中,可能对身体其他组织造成副作用。而李老师所研究的微纳机器人可以在人体血管内移动,作为药物的载体,将药物靶向运输至患处,大大提高了药物的运输效率。

在研究刚起步时,课题组便遇到了许多瓶颈。2013年时机器人的驱动方式和制备方式都比较单一,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课题组通过引入并改良其他领域的新兴技术,使得该问题迎刃而解。无独有偶,在后来解决机器人控制的难题时,李老师同样是将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化控制的概念引入了微纳机器人,给科研难题打开了突破口。

“这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如果眼界不够开阔,那么研究注定会止步不前”,李老师对同学们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都要不停学习不停工作,不断完善自己各方面的技能,终有一天你会在自己的领域开拓出一片天地。”

为人师者,心存敬畏

当提到2018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十佳班主任”这一称号时,李老师自豪地说道:“我带的班级是机电学院大一学年学分绩最高的班级,也是学院唯一一个零补考班级。”

其实李老师博士刚刚毕业便担任了班主任这一职务,由于担心自己做不好,便请教了课题组里经验丰富的董惠娟老师。在她的指导下,李老师选拔了几位有责任心的班委,平日里组织大家集体自习,共同进步。在线下,李老师每月至少要去两次二校区与同学们当面沟通;在线上,老师每周留出固定的时间与同学们谈心谈话,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变化。

“其实咱们工大同学的功底都非常好,只是在大一这一年的分水岭上,有的同学在迷茫期中沉沦下去了,这时候我就会经常地与他沟通,提供疏导,发动他的朋友、室友、班委一起鼓励他,最后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李老师曾在班会上这样和同学们讲道。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哈工大图书馆现任馆长张广玉教授,是李老师本科、硕士、博士学习阶段的导师。每次在新同学进入课题组的时候,张教授都会首先说道:“先做人,后做事。”这句话李老师铭记于心,对教师职务保持敬畏之心,彰显师德风范,才能把自己的学生带上正途。李老师用行动践行了为人师者的风范。

指点迷津,照亮前路

在采访过程中,同学们表示在面临着保研、考研、就业等一系列人生抉择时,会怀有一些迷茫和焦虑,难以做出选择。李老师听闻后,便给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首先在大一大二时,同学们应将英语以及数学类的课程基础打牢,在工科未来的学习中,这两种技能必不可少。同时要锻炼自己的知识检索能力,只有掌握了快速精准查找前人研究成果的能力,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到了大三现阶段,老师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尽快自行联系导师,进入实验室体验科研生活。越早地寻找导师就拥有越宽的选择范围,提前进入实验室有利于在研究生阶段收获更深入的研究成果。

在开始研究生学习之前,李老师建议同学们认真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深入考虑一下自己究竟是否适合读博。在他看来,硕士阶段是对同学们的学术能力一个很好的锤炼,如果决定读博的话,经历硕士阶段的过渡很有必要。因此,老师建议同学们慎重考虑是否选择直博,三思而后行。

后记:在访谈结束时,李天龙老师为同学们手书赠言:做人,做事,做学问。

 

主持、采访、录音、主稿:杨一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