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 告

2020-08-02 13:01

我国道路工程领域著名学者,无党派人士,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哲人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8月1日9时5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5岁。

王哲人教授,汉族,1935年2月生于上海市。1951年进入清华大学土木系学习,1954年因院系调整进入同济大学道路与桥梁系学习,是共和国培养的第一代道桥专业本科生和四年制副博士研究生。1958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同导师蔡乃森教授北上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参与创立道路工程专业。历任我校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是交通学院首位博士生导师。曾任道路教研室主任、道路与交通工程系主任、道路工程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政协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交通学院分委会主任、中国公路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路桥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委、天津市公路局技术委员会顾问、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教育部道路与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学术委员。

王哲人教授是我校“八百壮士”的典型。他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听从党和人民召唤,扎根东北六十二载,秉持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团结带领几代师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呕心沥血、坚守拼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为学科、学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哲人教授是“立德树人”的杰出楷模,始终是学生、校友心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典范,始终耕耘在人才培养一线,培养指导博士24人、硕士49人、博士后2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求学理念、奋斗目标、人生境界、报国情怀和做人准则,为交通学院治学风范的凝练和文化传统的积淀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学院的历史和未来影响深远。

王哲人教授作为我国道路工程领域的著名学者,善于发现、引领科研与技术的新方向、新路径、新方法,先后开创了石灰稳定土理论与技术、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理论、沥青路面黏弹理论、路网管理养护与决策、道路材料结构工艺一体化等多个学科研究方向,对学院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善于学科交叉、重视团队攻关等科研风格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50年代起着眼公路晴雨通车的关键技术开始科研攻关,60年代创造性地应用石灰土防治公路与城市道路的翻浆与冻害,突破了美国、苏联技术规范的限制,并在70年代成功地应用于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道面工程,1979年分获省科学大会三等奖和中国民航总局优秀设计奖。20世纪80年代,主要从事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的研究,所提出的松弛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首次阐明了长江流域沥青路面结构温度收缩裂缝机理,1990年获国家教委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从荷载-结构-水温环境相互作用原理出发所设计的多孔板体路面垫层结构,1992年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按系统工程原理建立的天津市城市道路路面管理系统,1993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退休之后,仍将满腔热忱继续倾注在学科建设上,不遗余力地组织实施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等科研攻关。历经十载、反复修改,终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专著《路面结构系统控制》,更深刻地阐述了运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改造和发展传统工程学科的学术思想、理念和方法。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运输部、住建部、德国科学联盟与中国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等重大项目,实现学院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基金、交通运输部西部建设科技项目零的突破,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4项科技奖励,著作和教材5部,代表性论文48篇。

王哲人教授作为专业、学科和学院的创始人之一,胸襟坦荡、乐观豁达,品格高尚、无私奉献、甘当人梯,治学严谨、事业至上、自强不息,在学科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为学院的战略规划、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声誉、国际合作、队伍建设等都作出了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他的精神、境界、成果、水平和影响都是交通学院当之无愧的功勋教授,始终是备受广大师生敬重、信赖和爱戴的师长。

先生的离世,是我国道路工程学科的重大损失,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胸怀开阔、境界高远的学界领军,使我们失去了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造诣深厚的学者,使我们失去了一位极富智慧、学养、爱心的师者,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可亲可敬、受人爱戴的长者。

沉痛悼念王哲人老师!

王哲人老师安息吧!

王哲人老师告别仪式定于2020年8月5日(周三)上午10:30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云翰厅举行。在疫情防控时期,根据家属意愿,一切从简。

家属联系电话:徐光辉,13942694166

单位联系电话:解晓光,18745045870

                         窦立波,13936406448

单位传真号码:0451-86282116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0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