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期“科学家讲坛”—陈云敏院士、魏悦广院士报告会

2020-12-05 10:46

应学校“科学家讲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陈云敏院士来我校访问,并为我校师生带来精彩报告,欢迎全校师生参加。

报告人:陈云敏 院士

报告题目:多相介质超重力实验与CHIEF

报告时间:12月6日(星期日)上午8:30-10:00

报告地点:二校区土木工程学院311

报告人:魏悦广 院士

报告题目:结构胶结与加固的跨尺度力学

报告时间:2020年12月6日(星期日)上午10:15-11:45

报告地点:二校区土木工程学院311

主办单位:人事处

承办单位:土木工程学院

报告人简介:

陈云敏,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超重力研究中心主任,“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多相介质超重力相演变项目负责人。长期从事软弱土静动力固结、降解固结理论和灾害防控技术研究,在砂土地震液化表征方面做出了重要学术贡献,为高烈度地震区软弱土液化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先后承担了上百项重大工程的设计和咨询工作,如杭州地铁湘湖车站基坑坍塌抢险和灾后重建、汶川地震重建及印尼高烈度区火力发电厂地基抗液化处理。研究成果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

报告摘要:

地表岩土体和地球深部物质等多相介质都由若干组分相组成,相物质的相变、运移和介质整体态转化等相演变行为受重力场支配。超重力物理模拟利用离心超重力增加相物质的自重应力和相间相对运动驱动力,在缩尺模型上再现大尺度原型应力场,缩短长历时相演变过程,显著提升了人类观测常重力大时空尺度多相介质相演变的能力;同时,超重力增大物质的体力,加速不同密度晶核在熔体中的分异速度,促进合金的组织和成分沿超重力方向梯度变化。该报告阐述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离心超重力实验装置(CHIEF)的设计思想及建设内容,并以岩土地震工程实验舱为例说明其应用。该装置建成后,将提升人类观测超重力下多相介质演变的能力,为重大工程防灾减灾、深海深地能源开发及安全储存、地质构造和成岩成矿机制认识、高性能材料高通量制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报告人简介:

魏悦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工程科学与新兴技术高精尖中心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等。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2年~1994年和1995年~1998年分别为中科院力学所和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1998年~2016年为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期间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圣芭芭拉分校访问教授,曾任中科院力学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常委理事、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力学学报》主编等。

主要从事固体跨尺度力学、弹塑性断裂力学、复合材料力学等研究。在国际上建立了协同考虑应变梯度和表界面效应的跨尺度理论;建立了可压缩应变梯度理论和适合应变梯度理论的有限元方法,并由此预测出金属的微尺度断裂强度高达其宏观屈服强度十倍以上的重要结论,突破了传统力学理论的预测极限,引起跨尺度力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广泛开展。曾担任科技部973、基金委创新群体、以及中科院国际学术团队等项目首席科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8, 2013)、三等奖(1995)、中国青年科技奖(1994)和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1993)等。

报告摘要:

结构胶结在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以及微电子等领域已获得广泛的应用,受到相关领域的广泛重视。报告人主要介绍针对宏微观尺度结构件胶结体系中的核心力学问题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胶结体系强韧性能的实验和理论表征以及宏微观结构加固的跨尺度力学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金属胶结体系强韧机制的实验表征;胶结体系失稳模式的理论预测;胶结体系的跨尺度力学行为分析;宏微观尺度结构加固的跨尺度力学表征;结论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