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讲坛”——陈晓东教授报告会

应学校“科学家讲坛”邀请,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校长讲席教授陈晓东教授来我校访问,并为我校师生带来精彩报告,欢迎全校师生参加。

报告人:陈晓东 教授

报告题目:Conformal sense digitization

报告时间421日(星期15:00

报告地点:一校区活动中心326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image 11758

陈晓东教授现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校长讲席教授,兼任化学教授和医学教授。他目前担任南洋理工大学柔性器件创新中心主任、Max Planck-NTU人工感知联合实验室主任,同时担任新加坡混合集成下一代微电子中心副主任和数字分子分析与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他领导的研究团队致力于解决柔性电子和储能器件领域的基础科学和技术问题,推动柔性电子器件的规模化制造和智能化发展。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力材料学与工程纳米生物界面柔性电子技术和医疗健康智能化等。陈教授现任ACS Nano主编,同时是Advanced MaterialsSmallNanoscale等数十个国际期刊顾问编委。鉴于他在学术领域的杰出贡献,他曾获得新加坡总统科学奖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研究奖、Small青年创新奖洪堡基金会贝塞尔研究奖和Dan Maydan纳米科学奖等荣誉此外,他还当选为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和中国化学会会士。

报告摘要:

随着电子设备和数据科学互联性的需求不断增长,引起了对人体与电子设备间无缝集成的更大需求。实现无缝集成的主要挑战在于传统电子设备无法实时可靠的接收到人体的生物信号。其原因在于人体与外界电子设备间一些基本性质的不匹配,如不兼容的表面(软皮肤vs刚性传感器和信号读取格式物理系统vs数字系统。新兴的纳米-生物界面为发展具有优越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先进传感技术创造了新的机会。在本次演讲中,我将介绍共形纳米-生物界面的发展,使纳米电子界面与生物系统无缝结合,以实现传感数字化,即使在变形状态下也能保持良好稳定的传感功能。此外,我将讨论一种我们最新开发的双相、纳米分散(BIND界面粘合技术,该界面粘合技术可以可靠地连接软、刚性和封装模块,而不需要粘结剂。该粘合技术可用于创建柔性可拉伸电子器件,并用于体内神经调节和皮上肌电图采集分析。模块化集成提高了信号质量和柔性电子器件的性能,简化和加速了体表可穿戴及和植入式柔性电子器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