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成就观察团】外国语学院美丽乡村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实践纪实(二)

一、吉林农安篇

8月23日,实践团成员王思渝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小城子乡开展社会实践。面向小城子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在新,围绕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当地政府如何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如何利用自身资源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等问题进行采访和调研。了解到,近年来小城子乡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营造文明乡风作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环境“颜值”,提升农村人文“气质”,为广大农民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农安县小城子乡西王家村,干净平坦的水泥路、绘制精美的文化墙、卫生整洁的小院子,处处体现着农村新气象。村委会大院里,村民自发组成的秧歌队情绪饱满、技巧娴熟,踩着欢快的节奏,尽显热情与活力,引来不少村民驻足围观。

在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像小城子乡这样的地方,人民生活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幅美丽乡村的图景正徐徐展开。

image-20230901192804-1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小城子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在新

二、四川乐山篇

8月8日至8月22日,实践团成员黄纯懿赴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黄土镇茶坊村开展社会实践。

实践队员先后参观了茶坊村的稻药轮作示范基地,茶叶种植和水果种植基地,了解了当地的特色产业以及生产模式和种植规模。随后面向茶坊村儿童开设了《中国古诗词及其英译赏析》课程,在课堂结尾时她鼓励学生门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茶坊村,并选定其中一个特色元素设计一件反映茶坊村风情及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文创产品。实践团成员还参与了当地水稻收割,并面向茶坊村村民展开了访谈。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深切地感受到了“乡村振兴”为茶坊村组织建设、环境整治以及基础建设带来的巨大改变,领悟到了乡村振兴对老百姓和谐、安定、幸福、美满生活的重要意义,在发扬“自找苦吃”精神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将青春热血与汗水挥洒在祖国乡村的成就感。

image-20230901192804-2

图为在党委委员杨森的带领下参观稻药轮作示范基地

image-20230901192804-3

图为面向茶坊村儿童开展《中国古诗词及其英译赏析》课程

三、河北保定篇

为继承、传播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给偏远地区带去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及滋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乡村振兴,8月10日,实践团成员孙笑涵走访了一座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内大山深处的村庄——西白司城村。

她通过深入村庄探望村民、与村民闲谈、面向乡村儿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采访驻村工作队及村支书等方式,切实感受到了独属于乡村内部的风土人情,详细了解了当地特色环境、特色产品,以及当地农业产业及教育事业近些年来的发展。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孙笑涵更加深切体会到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必要性以及坚定不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认同感的巨大作用。

image-20230901192804-4

图为实践队员与乡村儿童合影

四、黑龙江哈尔滨篇

为了解哈尔滨市双城区希勤村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及其成效,2023年8月15日至8月16日,实践团成员吴仪通过网上查阅文件资料和线下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希勤村展开全方位的调研。

希勤村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受到毛泽东主席肯定的典型村,曾于2017年11月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活动中,吴仪拜访了当地村民,采访了村委会部分成员,参观了希勤村合作化纪念馆,对实践地有了初步了解。

近年来,希勤村强力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运行规范化、作用中心化,通过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党建文化长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党员开展党性教育、举办各类活动提供了重要阵地。

村党支部锚定文化治村理念,在希勤乡党委的有力支持下,积极争取各类文化扶持政策,以市级博物馆建设标准,建成了“农业合作化纪念馆”,依托这一红色文化阵地,开展红色教育与研学实践等活动,使之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红色打卡地”。建成两年以来,累计接待参观群众约2万人次。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文明素养和幸福感。

在党建带动下,希勤村的品牌“亮”了起来,村风“淳”了起来,管理“活”了起来,产业“强”了起来。2021年9月该村被表彰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村”,同年11月,被黑龙江省委农办确定为黑龙江省乡村振兴100个综合典型案例(村级)。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队员们深刻地认识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也感受到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高度重视,对黑土地的深情牵挂。作为哈工大学子,实践团成员必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扎根东北”,服务龙江,为黑土地的腾飞贡献应有的青春力量。

image-20230901192804-5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农业合作化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