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心向党,百年正奋进】机电学院1908016团支部走访材料学院康达昌教授

忆往昔风雨兼程岁月如歌,看今朝百年华诞风华正茂。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利用工大优秀老一辈共产党员的“鲜活教材”和“人才富矿”,2021年5月13日傍晚,机电工程学院1908016团支部的四名团员代表及班主任于天宇老师在机电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组织下,来到材料学院退休教师康达昌教授家中拜访。

康达昌教授生于1935年,87岁高龄的康老师精神矍铄,将他向党组织靠拢的成长历程以及科研时解决难题的故事向团员代表们娓娓道来。

康老师幼时家在伪满洲国,经历了当时民众身着“更生布”、对“国家”的概念理解尚不清晰的时期。10岁时,康老师的家乡光复,八路军进驻,住在康老师家中的将士们向康老师的家人宣传党的政策,与康老师全家建立起了亲切又紧密的联系。康老师激动地说,“当时共产党军队给人的感觉真的很温馨。”后来,国民党军队进入辽东,康老师目睹了国军强买强卖、残害动物的无理、残暴行径,其蛮横的态度与解放军与民交好的形象形成了强烈对比。建国后,在了解了党的政策后,康老师家里将所有土地都上交给了国家。

1955年,康老师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选择锻压方向学习,进入轧钢教研室开始初期的科研工作。1959年,康老师参与了献礼建国10周年新型轧机项目研制,为了这个项目,康老师曾在实验室连续奋战两星期没有回宿舍休息,最终项目研制成功。康老师在向同学们讲述他和他的学生参与项目解决难题的故事和积累的经验时如数家珍。康老师年轻时曾参与哈尔滨第一机械厂的坦克炮塔制造项目,当时确定方案是爆炸成型,在试验时雷管突然失灵,康老师冒着生命危险到爆破区检查,最终排除问题,从此以后,团队在爆炸实验时就养成了同时放几只雷管的安全习惯。

在王仲仁教授课题组,康老师参与了无模胀球工艺研究,今天校图书馆步行街一侧的艺术钢球便是康老师在王忠仁教授课题组工作时采用无模液压胀形新技术研制的成果。此艺术钢球荣获国家发明奖及光里卡发明博览会金奖。此外,康老师还参与了载人航天用空间环境模拟器KM6这一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的真空容器的制造。提到KM6,康老师骄傲的说:“在工大,KM6的第一仗是我打的!”

当被问及对年轻大学生有何建议时,康老师结合亲身下工厂实践、指导工人操作的实例,对团员代表们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一定要打好基础,拓宽知识面,精益求精,大胆尝试,“越大胆,越能做出东西,越敢承担更大的责任”!

最后,康老师向同学们寄语:“祝愿同学们在新长征路上奋勇前进!”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此次拜访康教授给四位哈工大青年带来极大的鼓舞,让团员代表们深刻感受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一名优秀工程师身上展现的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以及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感受到了老同志对党真诚而质朴的情感,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代表们也将把教授的这种爱国奉献的精神传递给支部里的每一位同学。未来,他们会沿着老一辈哈工大人的足迹,听党话,跟党走,继续奋发作为、追求卓越,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继续打造国之重器,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用奋斗谱写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