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档案——城市历史与文化对话”国际暑期学校日志【第四期】

    今天是Summer School 开学的第四天,作为第一次当班长的我也渐渐熟悉了大家的面孔。天气似乎也没有前两天炎热了,但大家的热情还是依旧饱满。上课,讲座,体验式学习,各种的活动和内容让我更好的了解了文化,了解了哈尔滨,也同时对世界有了一些新的见解。说起来也比较惭愧,虽然在哈尔滨生活了将近三年,但却没有深入的了解过哈尔滨,暑期学校提供的这个机会也弥补了我这个遗憾。

    第四天,虽然一整天的课让大家很疲惫,但是我相信大家都是很满足,很充实的。当然各个教授学者都十分难得,我也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不仅仅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更要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让自己在这次和文化与历史的邂逅中,完善自己的哲学素养,文学素养,乃至人生观与价值观。

                                                               ——杨燕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四天的暑校生活很快就过去了,这几天收获很多,不仅和优秀的老师、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而且还去参观了哈工大创新园、犹太历史文化纪念馆和萧红故居,深度体验了当地文化。

    今天是一整天的研讨课和讲座。对于我们来说,全球化这个词早就不陌生了。而我们,面对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世界又能做些什么呢?一方面地球村让我们之间的距离缩小,我们能接触到更加丰富的世界,而另一方面,世界相连通也带给我们很多的问题,比如信息碎片化,全球变暖等,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难题,跨文化交流,今天几个教授都提到了这个核心问题,并围绕这个带领我们探讨了许多内容。

                                                              ——韩晓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今天是国际暑期学校的第四天,来自外校的同学已经适应了在工大的生活,课程也渐入佳境。早上由Dr. McDaniel的和Dr. Frank分别讲述“全球化世界中的跨文化对话”和“跨文化修辞学前景—辩”。值得一提的是在Dr.Frank的课上,我们观看了Fox新闻主播和中国国际电视台主播刘欣针对中美贸易展开的约辩,辩论的过程非常精彩。在观看完后,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两位主播的表现,结合两国媒体对于此次约辩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到中美巨大文化差异。

    我想这就是本次国际暑校的目标之一,充分领略文化的不同,理解背后的原因,从而在跨文化背景下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李苗 哈尔滨工业大学

    今天是暑期学校的第四天,上午Dr. McDaniel和Dr. Frank继续带领我们学习了全球化世界中的跨文化对话课程和跨文化修辞学的前景—“辩”课程,下午,长江学者王宁教授和贾玉新教授分别给我们带来了两场精彩的讲座,主题为“世界文学翻译”和“21世纪跨文化交际的人类学观点”。王宁教授由全球化开始,介绍世界文学作品翻译现象。贾玉新教授则从儒家的重要思想“仁”说起,联系跨文化的人类学。两位教授用英语为我们阐述了全球化、人类学与跨文化的诸多联系,获益颇丰。

                                                                ——林依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今天第一节课上的内容对我来说比较熟悉,虽然还是有一些看不懂的英语单词,但是之前因为学校的阅读课程有看过今天课程内容中提到的那位研究者霍夫斯泰德的书,所以对于那些名词比如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和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比较熟悉,课程内容也比较容易理解了。(如果没有看过那本书我可能会在课堂上原地晕厥……)那位研究者的书的中文名是《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推荐大家看!虽然一开始可能会很迷惑但是会越看越清楚的

                                                                    ——林静玮 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