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计算性设计学术论坛暨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年会成功举办

2020-12-25 15:40

2020年12月18日至20日,2020计算性设计学术论坛暨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成功举办。本届年会由中国建筑学会指导,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委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主办,黑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黑龙江省建设技术协会、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人因智能工程技术研究院联合协办。年会以“设计的溯源和未来”为主题,溯源设计的理性思维与逻辑,探索设计无限的可能性。年会分为主旨论坛、青年学者论坛、平行论坛和计算性设计工作营,其中,主旨报告7场,青年学者报告9场,平行会场报告38场。年会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参会方式,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全国高校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等建筑设计与管理单位的多位专家学者线下参会。此外,专家学者还通过Bilibili直播的方式线上参会,累计线上参会人数达万余人。

 

论坛开幕式

2020年12月19日下午,年会开幕式由学委会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董慰副教授主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郭斌教授,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先生,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康凤莉女士以及学委会主任委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孙澄教授分别致辞。

郭斌副校长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建筑学科在哈工大强工科支持下走出的特色发展之路,牵头成立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获批智慧建筑与建造新工科专业,并希望其运用计算性设计理念,促进相关领域的持续发展,在中国建筑行业发展新进程中划上富有意义的一笔。李存东秘书长对本次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强调了学委会在推动跨学科设计研究和实践中起到的突出贡献,并希望学委会聚集智力资源,充分推动计算性设计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具的研发工作,为我国人居环境发展释放新动能。康凤莉女士高度肯定了建筑学院在数字建筑领域基础前沿研究中取得的瞩目成绩,并指出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将助力我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创新方向,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孙澄院长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对线上、线下的与会嘉宾和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阐述了学委会成立和本次大会对促进行业在信息时代下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嘉宾主旨报告

嘉宾主旨报告分为上下半场,7场主旨报告分别从城市和建筑视角,对会议主题“设计的溯源与未来”进行深入解读。上半场由孙澄教授主持,共包括4场主旨报告。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围绕“数字”、“算力”、“规律”、“未来”等关键词,对城市计算性设计的探索进行了全方位的生动解读。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Tim Broyd高级教授结合英国铁路的建设案例,系统阐释了如何利用BIM辅助设计,以减少整个项目的成本和开发周期,并实现对项目运营周期的监控和测量。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桂学文大师以今年创作完成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改扩建工程项目和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项目为例,从专业性、整体性、体验性、在地性和本真性等角度,讲述了在重大项目的设计实践过程中,如何通过建筑师的整体统筹、全程把控、精益求精、团队协作等一体化设计,融合感性与理性、技术与艺术,共创时代精品佳作。俄罗斯建筑与土木科学院院士、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Volkov Andrey教授以智慧城市(Smart City)为主题,从实践到理论层面,探讨了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的挑战和技术要点。

下半场由学委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李飚教授主持,共包括3场报告。英国曼彻斯特未来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曼彻斯特大学Joe Ravetz高级教授分别从设计协同思维、智能服务、智能社区和集体人工智能四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更为深入地设计智能城市(Smart-Wise Cities),以实现其功能(Functional)、智慧(Wise)和明智(Wiser)三个层级目标的战略命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主任、全国教育建筑专家委员会委员、学委会常务委员刘宇波教授生动地展示了如何运用深度学习技术生成大学校园规划的设计案例,探讨了通过计算机科学领域与建筑学领域的学科交叉,实现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新方法。最后,孙澄教授以建筑自适应表皮的发展需求、脉络,性能驱动设计方法和相关技术为主线,介绍了人工智能时代语境下的建筑对环境影响进行自适应调节的全新可能性。

 

青年学者论坛

青年学者论坛由学委会副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学术助理韩昀松副教授主持。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崔叙教授利用成都市POI、地铁刷卡数据、出行调查等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将人群行为和实体空间进行关联分析,提出了“时-空-量”机制影响下的城市轨道站点地区规划设计策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唐芃副教授采用数字技术实现了历史性城市的多尺度层级保护更新,生动展示了解码历史的新方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黄蔚欣副教授面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建造和使用等三个阶段,展示了学科交叉领域中人机结合的空间认知机制和系统。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盛强副教授以北京三环路以内的早餐店分布对比为例,探讨了后疫情时代可达性对空间韧性的影响规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龙瀛研究员围绕其提出的数据增强设计这一规划设计新方法论,讲述了由大数据和开放数据构成的新数据环境下,城市可持续规划与设计的发展与变化。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齐奕助理教授结合项目实践探讨了数据驱动时代下,如何面向计算类型学的未来,挖掘类型建筑的隐形逻辑、数据规则和设计方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姚佳伟副研究员介绍了数字技术的出现为环境性能分析研究与空间形态优化设计带来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等多方面的改变。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卢添添助理教授探讨了如何更有效地将虚拟环境交互与数字制造相联系,以增强建筑师对参数化设计的理解。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祥博士后研究员通过案例实践展示了将新材料、新工艺为代表的的数字建造技术应用于高效能的大跨度自由曲面壳体结构的设计与建造方法。

 

平行分组论坛

12月20日上午大会组织了主题分别为“计算性设计方法与策略”、“计算性设计与绿色建筑”、“计算性设计的工程实践”以及“计算性设计与智慧建造”4场平行分组论坛,分别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张宇副教授、沈朝副教授、邹志翀副教授和罗鹏副教授主持。来自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相关设计研究院的38位学者进行了论文汇报,内容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与会老师和同学们就报告内容以及计算性设计的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理事会会议

12月20日上午,学委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了理事会会议,由秘书长董慰副教授主持。现场和线上的各位委员各抒己见,为学委会发展献计献策,希望能够通过加强合作,促进计算性设计研究、实践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建筑、城乡规划等产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论坛闭幕式

闭幕环节,学委会秘书长董慰副教授代表学委会进行大会总结,充分肯定了本届年会取得的丰厚成果,并进一步表达了对青年学长的期望,希望广大学子继续关注计算性设计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和实践成果。与会者认为,面向人工智能时代语境,立足设计行业信息化转型需求,探讨计算性设计的新方法、新技术,可以为我国建筑产业链持续注入新动力与新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