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正当时,思政课进行时】在状态的职业美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群像

2020-03-10 11:24

在状态的职业美感——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一直秉持的职业价值诉求。

在十易其稿授课方案,错峰凌晨上传课程资源的无眠夜晚,数不清多少个的电话会议,多少次反复的设备调试和内部试讲,只为一个目的——力求线上教学实现“零卡顿、零失误”!

面对着4,000多名本科生的线上教学任务,从如何注册认证到如何操作使用,无数个问题都由这6个人的团队完成。说实话,让这群平均年龄超过45岁的纯文科教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面对如此大量学生、海量问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们克服困难、毫无怨言,这便是一种在状态的美感。

作为教师,他们认为教育者最可贵的品格是“爱”,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学生,爱中有对人性中美善的虔诚,爱中有对职业操守的捍卫,为此他们竭尽所能地帮助每一位在网络学习中有困难的同学。针对来自偏远地区、没有条件接收网络教学的200多名学生,他们除了发出“贫家出俊才,疫情当前更不易”的感叹外,还将课件、讲义等全套资料邮寄给学生,制定了“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数字是量化的工具,但数字背后他们的心与爱无人喧嚷,直到省宣传部的一份简报发布,身边的人才知道他们做了如此大量又细致的工作。他们默默奉献、看淡名利,这便是一种在状态的职业美感。

某种意义上讲,大学是一种气质,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朴实校训已经融入了每一位哈工大人的血脉,他们也是如此。应对疫情,在教学准备上他们力求完美,虽然新方案几乎推翻了他们之前精心准备的所有教学设计,但他们迅速反应,反复研讨适合哈工大学生的线上授课方案,以及探讨如何基于慕课资源进行专题化授课等问题。在线教学准备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的每一位教师把授课内容细化到每一个专题,甚至是每一个小问题,把课程安排细致到“分钟级”的安排,并且为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制定学习任务书及课程内容总结,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指引。在搭建的课程SPOC平台上,他们积极参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他们分工合作、齐心协力,目的只有一个——上出有历史的深度、哲学的高度、逻辑的力度、知识的宽度和情感的温度的高质量的哈工大思政课。这也是一个因团队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国家级或者省部级教学比赛第一名,而被省内同行奉以“第一教研室”美誉的团队的在状态的职业美感。

3月9日,他们顺利开课,首次开课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氛围好,师生之间能够实现很好的互动,得到了同学们的充分肯定。同学们普遍认为课程内容丰富、设计合理、互动效果好。第一次课结束后,在课程SPOC讨论区发帖和讨论的人就已经达到了上千人次。有学生加了他们的私信表达感谢,他们总是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的鼓励和肯定,是我们的动力和安慰。”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他们的原则,虽然课程已经顺利开设,但每天的电话会议仍在他们的规划之中占据很重要的比例,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对策、探索规律,将集体备课的成果以最优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便是他们在状态的职业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