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百年·展望未来】 人文学院召开“‘新文科’视角下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前沿”学术研讨会

2020-06-10 09:30

    为纪念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迎接人文社与法学学院建院25周年,6月7日下午,人文学院召开“‘新文科’视角下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前沿”学术研讨会(线下/线上),凝炼与展示学院科及学建设的方向与特色,思考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推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人文学院发展面临机遇。

       研讨会采取线下小型研讨(校部楼前)、线上直播(腾讯会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文学院院长赵宏瑞、党委书记陈松、副院长钟晓兵、王博、党委副书记王玉楠出席会议,副院长王树生主持会议。来自人文学院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8位教师、2位校友嘉宾,围绕三个主题单元,发表精彩的学术报告及学术评议,探讨量化社会科学、区块链研究、网络社会学、社会建设与管理、医学社会学、精神与心理健康、国际刑法学等学科领域的前沿进展。人文学院师生、校友60余人,现场参加与线上收看了研讨会。

       人文学院院长赵宏瑞在开幕式上讲话。赵宏瑞院长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新文科”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途径,推动传统文科升级提升的最新改革;“新文科”建设是具有哈工大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必然,也将为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动力。赵宏瑞院长指出,在哈工大建校100周年、人文学院建院25周年的历史关头,学院师生要认真落实“新文科”建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新文科”建设标志性成果的培育,立足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心理学、艺术学的现有学科布局,推进“理、工、医、文”的学科交叉,提升学院的建设水平,为哈工大开启“下一百年的辉煌”贡献人文社会科学的力量。

       研讨会划分为三个主题单元依次进行。第一单元围绕量化社会科学的前沿进展展开。人文学院盛晓春教授担任单元主持人。近年来,计算机科学、统计科学、大数据技术发展迅猛,学科交叉为社会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生长点。(1)社会学系尹海洁教授在《计算机神经网络分析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中,以大学毕业生的成就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为切入点,通过引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探讨计算机科学与社会学的学科交叉对提升社会学的量化研究水平、拓展社会学的学科空间带来的机遇。(2)经济系王博教授在《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报告中,立足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及党和国家完善要素市场的系列政策部署,对黑龙江省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考察,对推进黑龙江省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对策进行了探讨。(3)经济系张欣副教授在《区块链视域下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报告中,以区块链技术为切入点,对“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这一中国政府创建和批准的唯一合法数字货币,进行了精炼的介绍,并强调,数字货币DCEP发行作为货币、支付方式与技术的变革,将再次改变我们的生活。(4)经济系钟晓兵教授在学术评议中指出,三位报告人的研究不但体现出对研究方法创新、生产力要素创新、金融创新的关注,从社会、经济活动的微观、纵观及宏观层面切入研究主题,还共同揭示出当代中国“网络平台+数据”这一新的经济、社会现象,阐明了当代社会已进入“数字经济社会”这一事实。

       研讨会的第二单元聚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的学科交叉视角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问题的前沿性思考。社会学系唐魁玉教授担任单元主持人。(1)社会学系白淑英教授在《新媒体事件中的情感动员》报告中,立足社会运动、网络社会治理、情感社会学、心理学的情感研究的交叉视角,对新媒体事件的组织形态与情感动员机制进行了精到分析,展示出学科交叉渗透对社会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2)校友、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侯博文博士在《弱化、消弭抑或实用主义:当代中国工人群体集体行动意愿逻辑》的报告中,以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为依据,从生活叙事逻辑、“社会经济结构”视角、“国家-制度”视角出发,对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集体行动意愿逻辑进行了考察,强调工人研究对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意义。(3)校友、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张伟副教授的《制度化还是非制度化?——我国居民的诉求表达形式研究》以“城市化与新移民调查”为依据,对公众的诉求表达形式开展“表达途径”与“表达对象”的维度分析,研究指出,建构合理有效的制度化诉求表达机制,能有效避免“现实性冲突”转变为“非现实性冲突”,对社会秩序稳定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4)人文学院法律系宋建强教授在《国际刑法学的三跨研究范式:跨学科、跨形态与跨方法》的报告中,强调法学学科内部各分支领域及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法学研究形态的“规范论-事实学-价值论”的交叉、法学研究“解释-实证-思辨”的方法论交叉的重要性,从研究范式的角度展现学科交叉的新意涵。(4)尹海洁教授在报告评议中指出,本单元的报告存在有机联系,关注“诉求表达”这一主线,体现出将情感动员引入网络社会学研究的创新视角,展示产业结构转型期工人阶级的群体意识与集体行动逻辑的新特征,对社会转型期建立公众诉求表达的制度性渠道的必要性与方法进行思考,探讨交叉视角下国际刑法学学科的创新性发展路径。

       研讨会的第三单元围绕医学社会学、精神及心理健康研究的主题而开展,宋建强教授担任本单元报告的主持人。在当代中国,信息科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与艺术学的交叉对倡导整体健康观、推动人民健康福祉意义重大。(1)唐魁玉教授在《论微粒社会的智慧医疗生活》报告中指出,将人工智能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互联网+”的概念融入医疗健康领域,对医疗领域发展影响巨大,促生新兴的医疗模式——智慧医疗。“智慧医疗”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体系,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改善疾病预防、诊断和研究,最终让医疗生态圈的各个组成部分收益。(2)盛晓春教授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历史、现状和展望》中,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临床经验,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历史、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职业化、规范化与本土化建设路径,进行了系统、简洁的介绍与探讨。(3)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的王超老师在《音乐保健对大学生的影响探究》中,梳理古今中外音乐保健及音乐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围绕大学生常见的忧郁、孤僻、易怒等心理问题,结合自己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实践,探讨了适用于大学生集体性音乐保健的几种常见方式。(4)白淑英教授在报告点评时指出,在现代风险社会,每个人都面临身体不适与心理焦虑;三位报告者凭借其对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智慧医疗”的前瞻性思考、对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的精准把握及推行大学音乐保健的实践探索,共同关注“我们应如何快乐健康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一共同主题,体现出社会科学研究应当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

       在研讨会最后,人文学院副院长王树生做了简短总结。他希望学院各学科以研讨会为契机,认真思考“新文科”建设内涵,主动呼应学校宏观发展战略,探索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创新路径,在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蓝图中,实现学院学科建设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