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召开

2020-01-08 19:35

(刘秀杰/文)1月4日上午,中国认知诗学研究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四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Poetics & the 6th Chinese Symposium on Cognitive Poetics)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明德楼103会场召开。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范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词,中国认知诗学研究会副会长杨金才教授致开幕词,开幕式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克东教授主持。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中国认知诗学研究会会长熊沐清教授、副会长杨金才教授、封宗信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Amy Cook教授等。

4日大会第一场主旨发言由西安外国语大学张生庭教授主持,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施莱弗教授、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阿哈普金教授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库克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报告。施莱弗教授探讨了人生体验与文学作品、文学体裁形式的关联,揭示后者在表征人生体验中认知情感方面的重要意义。阿哈普金教授探讨了传统诗学的认知转向,指出语言中指示词的认知功能体现了这样的转向。库克教授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分析了莎士比亚作品中介词的概念隐喻功能。这些讲座以创新的视角、丰富的例子、生动的语言为广大师生听众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4日上午大会第二场主旨发言先后由北京科技大学的梁晓晖教授和安徽大学的许庆红教授主持,四川外国语大学熊沐清教授、清华大学封宗信教授、安徽大学戚涛教授、浙江大学何辉斌教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克东教授分别做了精彩的主旨发言。报告题目分别为《走向比较认知诗学》、《新时期认知诗学:问题与展望》、《情感、认知与身份——怀旧的图式化重构》、《戏剧世界之情绪的认知研究》、《我们都是相关的:阿莱克西的<你不必说你爱我>中的人际关系认知》。    

5日上午8时整,大会第三场主旨发言在明德楼103会场进行,分别由国防科技大学柳晓教授和大连外国语大学刘风光教授主持。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纳尔逊教授分享了印第安土著电影的研究、教学和创作实践,指出土著电影在表征印第安人传统、土地、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土著电影的制作、传播和接受过程中的策略和特点。德国美因茨大学的尼古拉斯教授分享了文学阅读的神经认知研究范式,探讨了审美实证心理学方法的意义和局限。华南师范大学的温克勒博士阐述了如何从莎士比亚戏剧看概念隐喻,指出理解莎士比亚将隐喻作为概念的使用,有助于欣赏其在戏剧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也可以部分解释戏剧对观众的持续影响。俄克拉荷马大学的石江山(Jonathan Stalling)教授讨论了与中国传统诗歌文化相关的文化实践和技术中潜伏的可能性,试图重新激活传统汉语诗学的元素,以一种有意义的新方式连接两种全球化语言——英语和汉语。

大会发言第四场由四川外国语大学肖谊教授和广西师范大学刘玉红教授主持。四川大学支宇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唐伟胜教授、清华大学张叶鸿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学梁晓晖教授做了精彩的大会主旨报告。报告题目分别为《中国当代视觉文化批评的“认知转向”》《动物性与动物意识的再现:以瑞克·巴斯的动物叙事为例》《跨文化文学阅读的认知和实证研究》和《语境化与范畴化:英国“当代历史写作”的界定》。

1月5日上午12时许,第四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明德楼103会场顺利召开闭幕式。闭幕式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黄芙蓉教授主持。闭幕式上,第五届国际认知诗学研讨会承办单位代表国防科技大学柳晓教授诚挚邀请国内外认知诗学研究者、爱好者莅临长沙,共同推进文学和文化的认知研究。最后,中国认知诗学研究会副会长封宗信教授代表学会致闭幕辞,感谢会议承办方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感谢参会嘉宾代表。

参加本次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者近100人,分别来自美国、俄罗斯、德国和中国。本次大会的召开为国内学者搭建了与国外学者对话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外学者的学术交流,展示了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传播了中华文化,共同推进了文学认知研究的发展繁荣。

image 887image 886image 885image 884image 883image 882image 881image 880